幕墙一体化设计指引下的温州科创中心设计

收藏 0点击 32回复 0 04-15 08:08   精华1


△滨湖透视图 ©QCAD


温州南部新区科创中心


NO.1

缘起


项目位于瓯海南部新区核心区,是温州都市圈的科教创新中心,东邻三垟湿地,南眺凤凰山,周边水系遍布,是典型的山水公园城市格局。




上位规划中内湾、金竹绿廊斜向贯穿用地,东南抵达南湖湾,西北衔接城市河道。设计中如何巧借城市绿廊将优越的景观发挥出最大价值成了我们创作的核心关注点。




盘点周边15分钟步行生活圈的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我们发现公共文化设施相对短缺,因此设计中以功能织补、开放共享为理念,在科创中心配置公共人文艺术场所,让科创与艺术相互交融,并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NO.2

核心立意


》城市绿芯 活力引擎


在城市层面,我们将项目打造为南部新区核心区的城市绿芯;在园区内部,通过立体绿化形成颇具吸引力的向芯公园。城市绿芯通过城市绿廊与周边景观实现串联,作为核心区首开项目对城区起到了介入与连接的作用,重塑城市空间结构与蓝绿网体系,未来项目将成为南部新区的活力引擎。





△绿芯广场半鸟瞰图 ©QCAD


》多维共享 立体联通


设置城市绿芯、下沉广场、开放街巷,二层连廊等空间,增强园区的开放性与吸引力,让一、二层裙房的公共文化设施更好的服务城市;通过环形坡道可直达三层的生态共享环,共享环串联各栋单体,环绕其布置管理、会议、培训、健身等公共功能,营造第二层级开放空间服务园区企业;通过以上设计方式塑造了一个“多维共享,立体联通”的场所空间。





△绿芯广场透视图 ©QCAD


》科创人文 活力多元


在一、二层设置文化馆、展示馆、城市书房、社区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既起到了城市功能织补的作用,又丰富了园区业态种类,将科创与人文相叠合,打造有文化、有活力、有温度的人文艺术情感型科创中心,创新复合的业态确保后续可持续运营。





△西北角入口透视图 ©QCAD



NO.3

一体化设计体系的梳理


本项目在“全专业思维、精细化设计”的指引下,采用一体化设计方法;让幕墙顾问、灯光顾问、景观顾问、装饰顾问等紧密围绕在建筑师周围,项目设计以综合团队作战,各个专业紧密配合与协同;最终实现了项目统合综效的整体目标。


》幕墙设计亮点


本项目通过设计流程创新,实现了立面的精细化设计目标。在建筑初步设计完成前,前置考虑幕墙与泛光设计,幕墙各系统按1:30的比例进行详图设计,并将泛光设计一起协同考虑;最后将这些幕墙系统细节设计融入到建筑立面设计中。


通过系统分色图对幕墙系统进行拆解,主要分为塔楼幕墙系统(8种主要类型)、裙楼幕墙系统(6种主要类型)和其他特殊幕墙系统(8种主要类型)。其中塔楼A1/A2/A7/A8系统、裙房B1/B2/B3系统、特殊幕墙系统的科技秀场/环形坡道下伞状柱/绿轴入口巨柱是最主要的立面系统,下文展开介绍一下。




A1系统(塔楼单元式幕墙①)


设计要点:

1)幕墙开启方式

2)幕墙工艺选型

3)幕墙泛光一体化设计

4)室内外一体化效果控制。



深化设计:

隐藏式开启扇:开启扇藏在穿孔板后面,不影响幕墙外立面颜值。




单元式幕墙:组装精度高,安装速度快、施工周期短,防雨水、空气渗漏,抗震能力强。



隐藏式灯光设计:泛光与幕墙设计同步,将灯具藏于竖向铝合金构件凹槽内,白天对立面效果几乎无影响。



室内栏杆样式:综合考虑当地规范、造价和室内外效果,确定了横向铝合金栏杆的方式。



A2系统(塔楼单元式幕墙②)


设计要点:

1)还原概念方案“窗口面”干净的立面效果

2)幕墙泛光一体化设计。




深化设计:

节点细化:横明竖隐,明框采用隐蔽的小扣盖,尽量弱化横向线条




幕墙泛光一体化:与泛光设计师进行深入讨论后,将灯具藏在竖向胶缝里,通过不断优化节点设计将胶缝尺寸控制至最小。




A7系统(主入口雨棚)


设计要点:

1)雨棚悬挑尽量大

2)入口处整体要显得轻巧

3)幕墙泛光一体化设计




深化设计:

结构设计:雨篷由建筑结构梁挑出钢结构,根部承重得到加强,使雨棚挑出深度达5m,宽度约12m。




节点细化:雨棚从根部向端部逐渐减薄至300mm,在视觉上显得更轻盈。入口玻璃门处,将承重的钢方管置于门内,外侧为窄框,保证了入口处视觉效果精致干净。



幕墙泛光一体化:节点细化过程中,在雨棚侧边及吊顶设计了凹槽用来隐藏泛光灯具,做到见光不见灯。




A8系统(塔楼主入口门厅幕墙)


设计要点:

1)此处幕墙位于项目绿轴入口处,作为塔楼展示面,需重点打造

2)大尺寸玻璃幕墙立柱的尺寸控制




深化设计:

玻璃宽度:1.4m宽玻璃分隔,幕墙效果更通透,且与8.4m柱网有对缝关系。




节点设计:T型钢立柱设计,视觉上更轻巧精致。




B1系统(裙楼3F以上窗墙体系)


设计要点:

1)既保证概念方案效果,又平衡整体单方造价在合理范围内

2)既能有开启扇通风,又弱化开启扇对外立面效果的影响




深化设计:

幕墙体系:该标准段采用窗墙体系,造价较低。


节点细化:设置内倒开启扇,保证通风效果;将开启扇设置在栏杆高度以下,利用层间挑檐的设计,规避沿街人视角度开启扇对外立面颜值的不利影响。




B2系统(裙楼1/2F幕墙)


设计要点:

1)幕墙分隔与柱网的对缝关系

2)扣盖形式

3)广告位考虑




深化设计:

玻璃宽度:1.4m宽玻璃分隔,与柱网有对缝关系,且单块玻璃面积控制在5㎡左右,造价相对合理




节点设计:竖明横隐的立面形式,竖向浅色小扣盖U型凹槽的设计,使竖向分隔视觉上显得更细长与精致。




广告位设计:广告位处的玻璃采用背贴彩釉条的中空夹胶玻璃,内侧为可拆卸铝板,形成统一的沿街商业形象。招商后撕掉玻璃背贴的彩釉条,店招做在玻璃后,形成通长店招灯箱。




B3系统(裙楼展示窗口幕墙)


设计要点:

1)裙楼西北、东南角,是园区最主要的两个街角展示面

2)东南角光电玻璃如何与普通玻璃融为一体




深化设计:

幕墙选型:竖隐横明小扣盖方案,窗口面更通透。




节点细化:玻璃分格采用2950*1550mm的尺寸比较经济,又能保证效果,背面构件横竖都采用T型钢加强强度。为了让光电玻璃视觉展示效果更佳,该区域采用全隐框幕墙。




特殊幕墙系统①(科技秀场)


设计要点:

1)秀场屋顶作为园区视觉中心,需重点设计

2)屋面有10%的坡度,需考虑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屋面排水

3)秀场的泛光设计,是把人流吸引进入中心广场的关键




深化设计:

第五立面设计:采用双层屋面系统,上层为开缝铝复合板(透水)做装饰面层,下层为铝镁锰直立缝锁边屋面做防水层,开缝分为32mm、8mm两种缝,大开缝营造菱形排布序列感,小开缝为铝板合理分格尺寸。




排水设计:采用外天沟设计,将天沟置于玻璃幕墙和装饰铝格栅之间;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瞬时雨量过大,天沟雨水溢流不会倒灌入室内。




幕墙泛光一体化:将泛光灯具藏于外立面格栅构件中,采用RGB动态数字媒体屏技术,可打造裸眼灯光秀场景,让秀场在夜晚成为聚拢人气的视觉焦点。




特殊幕墙系统②(环形坡道下伞状柱)


设计要点:

1)伞状柱头的造型设计

2)伞状柱头与坡道底板的交接

3)柱身拼接缝的美观性



深化设计:

伞状柱头:为提升坡道下支撑柱的设计感与趣味性,将柱头包成伞状造型。伞状柱头规整为3个标准段,减小采购、施工难度;柱头采用不锈钢蜂窝板,既保证强度要求又能达到设计效果。





脱开缝交接:伞状柱头的弧形铝板与坡道底板脱开80mm距离,在内退的阴角面交接,让施工有可调节的冗余误差。




密拼缝设计:柱身直段部分采用不锈钢外包,从而实现“发丝”级的密拼效果,综合效果与成本的考量,三米以下采用2.0mm厚不锈钢以防冲击撞击,三米以上采用1.2mm厚不锈钢。


特殊幕墙系统③(绿轴入口巨柱)


设计要点:

1)绿轴入口巨柱作为结构支撑的同时,需重点考虑其造型设计

2)巨柱形成的架空空间,如何成为吸引人气的城市公共空间




深化设计:

视觉冲击力:通过开缝密拼铝板做法,包裹出“上大下小”的双曲面巨柱形象,采用跳色的玫瑰金色,打造绿轴入口处视觉焦点空间。




幕墙泛光一体化:在吊顶及巨柱上部,采用渐变穿孔铝板,内藏泛光灯具投射光经内衬的不锈钢水波纹板反射,在夜晚能创造出梦幻的星空顶效果。






》景观设计亮点


两端入口礼仪广场利用强标识性节点塑造,增强空间识别性与记忆点。斜向的景观绿轴与内湾--“金竹绿廊”相呼应,同时运用灵动的曲线铺装肌理引导人流向“绿芯”汇聚,完美契合建筑室外立体动线路径,刻意模糊景观与底层商业边界。自然开辟出一个高度互动的多功能城市空间(一个将生活、工作、文化、商业、休闲和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空间)。





△绿芯广场鸟瞰图 ©QCAD


利用多重手法结合不同空间需求,依次打造下沉广场、地面、环廊、分层露台、塔楼及屋顶景观。营造多维、立体、层叠的生态办公休闲体验,精心雕琢城市第五立面,为日常工作社交和各类活动提供了理想的生态化、景观化场所。



△下沉广场透视图 ©QCAD



△东北角下沉庭院透视图 ©QCAD


项目内打造三处特色景观水景空间,分别运用静水面、音乐喷泉、跌水墙结合雾森三种水景营造方式,同时结合亮化灯光及背景音乐系统,演绎出高品质、高品位融精致办公、生活理念于一体的空间场域。




》装修设计亮点


在室内设计中,空间美学来源于对环境和文化的深度挖掘与融合。本次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建筑形态的折线构成感与自然湿地景观中波光潋滟的水波纹曲线,通过这两种设计元素的巧妙结合,旨在创造出既具有现代科技感又不失地方文化韵味的室内空间。


在本次设计中,通过元素的重组、衍变,不仅在视觉上打破了空间的单调,还为室内带来了强烈的现代感和科技感,塑造简洁有力的形象。通过线条与造型的精心布置,无论是墙面、天花板还是地面,都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进深感。



△1#2#门厅效果图 ©QCAD



△1#2#电梯厅效果图 ©QCAD


在室内设计的深化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细节的处理,以确保整体设计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塔楼门厅空间,通过精心设计的吊顶、幕墙和对缝处理,确保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视觉连贯性,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空间体系。



△3#门厅综合天花图 ©QCAD



△5#门厅综合天花图 ©QCAD


在科技秀场空间中,将室内吊顶与结构、梁、设备、幕墙等进行统筹设计,打破传统先建筑后装修的设计流程,吊顶与结构、梁、设备、幕墙等各个部分无缝对接,形成统一的视觉效果,将数理化的结构构件、幕墙杆件暴露在展厅空间中,结构成就建筑之美,形成具有韵律感与艺术性的空间效果。



△科技秀场室内效果图 ©QCAD


在地下室门厅的设计中,入口处的地面和顶棚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元素,它们不仅影响着空间的视觉效果,还承担着引导人流的重要功能。通过在造型、灯光和色彩上进行巧妙设计,可以有效地加强视觉引导效果,在地下室打造具有昭示性的入口空间形象。



△地下门厅效果图 ©QCAD



△地下门厅室内效果图 ©QCAD


》标识设计


标识设计以项目建筑外形为灵感,以山水城市为概念、连接贯通的属性为设计元素,呈循环连接的形态,寓意着项目在南部新区核心区将起到一个非常重要介入与连接的作用。





△标识设计效果示意(项目案名"绿芯国际"为暂定名,最终案名以后续确定为准) ©QCAD


户外导视风格整体以智慧之环为造型基础,颜色以白色为主,局部细节以温州市花山茶花作为点缀,打造年轻、简约、现代、品质的导视气质。




室内导视风格整体以半透明有机玻璃三维雕刻,还原室内空间极简大气的风格,部分区域结合了光源辅助,形成大气、融合、时尚、雅致的导视风格。



NO.4

结语


目前项目正在快速建设推进中,主体工程裙房部分已经结顶,设计团队与参建各方紧密配合,力争为瓯海南部新区树立一个标志性工程。



△施工现场 ©QCAD


反思整个项目设计的全过程,我们为当初的那些死磕、坚持而感动,也为那些恰到好处的精致表达而兴奋。希望在大家的不懈的努力下,最终能够实现“高品质建筑”的设计追求。



△绿芯广场透视图 ©QCAD




· 技术图纸 ·



△总平面图



△温州科创中心1#首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1#二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1#三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1#七至十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1#十一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1#十四至二十一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1#剖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1#南立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1#西立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3#首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3#二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3#三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3#四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3#五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3#六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3#七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3#屋顶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3#剖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3#南立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3#西立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秀场首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秀场屋顶层平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秀场剖面图 ©QCAD



△温州科创中心秀场立面图 ©QCAD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温州南部新区科创中心建设工程

项目地点:浙江温州

总建筑面积:173 519.30m²

设计单位:杭州千城建筑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开工时间:2024.8.20

预计竣工时间:2027.2.20

方案主创:孙勇、杨海艇、姜海杰、李照南、马云辉、周澳、张秋月、赵诗雯、滕松

项目负责人:孙勇、姜海杰

建筑设计:吕晓刚、杨海艇、徐诚、唐韵文、周安柳、王书词

结构设计:周升、程泽锋、杜鸿科、陈江平、汪彦平、许倩、朱立伟、姚永江

给排水设计:李履辉、何纪伟、余佳睿、孙二杰

暖通设计:过凤娇、陈志锋

电气设计:张秀军、陈明贤、陈诚、张瑞清

智能化设计:夏世员

景观设计:陈新、相霜、谢翊、喻科平

装修设计:欧阳武、路瑶、焦宇

幕墙设计:桂祖宝、吴坤、张乐、任小杜、李华

泛光设计:周军、陈岩

标识设计:王海林、任琰珠、吴佳鑫

声学设计:张栋、王东

水景设计:沈涵益

BIM设计:杜泽杭、汤超、余超林、曹嘉颖

绿建设计:邹滔、贺文涛

基坑设计:顾伟斌

业主方:温州市瓯海中心区建设中心、温州市高教新区建设中心

施工方:温州市东风建筑工程公司

监理方:浙江金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勘察方:温州天然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举报收藏 0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