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价格

发百科

  • 发布百科
  • 管理百科

新冠肺炎收治医院室内外环境的设计控制与探讨

作者:myjianzhu发布日期:2024-04-10 语言朗诵 评论收藏 0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陈焰华 雷建平 李军 张再鹏   

       【摘  要】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是典型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是主要的防控途径,本文基于武汉火神山医院的设计就新冠肺炎收治医院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三区两通道”、负压病房及负压隔离病房室内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气流组织形式与设计技术要点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冠病毒 隔离防护 负压病房 负压隔离病房 压力梯度 室外环境

0 引言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1]。因此对于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定点医院来说,其综合防控除了目前医护人员必须加强个人防护(口罩、手套、防护衣、护目镜及手卫生等)、洗消(诊疗环境及病房空气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等)措施以外,定点收治医院的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三区两通道”及负压病房的设置、诊疗环境及病房的空调通风方式与气流组织、污染物品处置与空气排放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如何从医院室内外环境的设计控制角度来保证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对病患的保护,最大限度降低感染暴发的风险就成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

       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是典型的呼吸道传染病医院,其传染性强,社会公众关注度高,室内外环境要求严格,其规划选址与场地设计均必须严格满足国家和地方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场地和总平面设计应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医患、人车、洁污等流线组织应清晰明确;应充分考虑医院用地与周边建筑的物理空间及心理空间隔离,进行完整的绿化规划并设置20m以上的绿化隔离卫生间距;主要建筑物应有良好朝向,建筑物间距应满足卫生、日照、采光、通风、消防等要求;对排放的废水、废气、噪声、废弃物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环境保护的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50849-2014)明确要求“传染病医院的建筑设计,应遵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链、隔离易感人群的基本原则,并应满足传染病医院的医疗流程。” [2] 为避免患有不同传染病患者之间在就诊期间相互交叉感染,应为不同传染病种患者分设不同诊区,一般将呼吸道传染病与肠道、肝炎诊区分开。住院部应根据收治的传染病种类分设不同病区,可根据需要设置呼吸道病区及其他非呼吸道病区。建筑布局应结合流程设计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并应划分洁污人流、物流通道。医疗废弃物暂存间、一般垃圾转运站以及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应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这些规划和设计要求的目的都是为了有效防止院感的发生,保护院区的室内外环境。

       如为了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及时救治更多的病患,十天建成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就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场地设计和建筑布局进行了有效的设计控制。武汉火神山医院总建筑面积35000m²,总床位数约1000床(其中ICU中心床位数为30床);由1号楼与2号楼组成。1号楼为单层建筑,呈“丰”字型布局,由9个单层的护理单元、医技楼及ICU中心组成,每个护理单元设23间病房。病房楼为集装箱结构,中心区域为防护区,分为清洁走廊(清洁区)与护士走廊(潜在污染区);指廊区域为病房区,分为医护走廊(半污染区)、病房(污染区)与病人走廊(污染区)三个区。1号楼内的医技楼设一间标准Ⅲ级手术、负压检验室与三间CT室。ICU中心设于1号楼与2号楼之间。医技楼与ICU中心为钢结构板房。2号楼为两层建筑,呈“E”字型布局,分为4个组团,由8个护理单元组成,每个护理单元设23间病房。其清洁走廊与护士走廊的配置模式与1号楼相同,只不过为单边配置,病房区的配置模式与1号楼相同。


图1 火神山医院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图

       为确保知音湖水体不受医院使用的影响,采取地面水全收集消毒处理,并借鉴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保工程的做法,首次在民用建筑项目中采用全基地覆盖防渗膜的技术措施,不让一滴水入湖,不让一丝水下渗,雨水、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市政管网。借鉴小汤山医院鱼骨状形式进行建筑总平面布置,充分保证床位数量最大化;利用武汉职工疗养院的既有房屋设施作为医院的后勤保障区,严格划分清洁保障区与医疗隔离区。充分考虑新冠病毒传播的特性以及对其认知的不确定性,在既有传染病医院模式上,进一步严格划分非感染区与感染区,细化感染区中的半污染区与污染区,强化医护人员的卫生通过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不被感染。根据主导风向,将室外氧气站房、负压吸引机房、垃圾暂存间、太平间及焚烧炉设于场地东南角,尽量减少对院区的影响。

2 病房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

       2.1 设计的重点及原则

       医疗建筑特别是传染病医院建筑区别于其它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隔离和防护。所以对于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来说保证室内各功能区之间的压力关系正常,防止交叉感染是重中之重。传染病医院潜在的交叉感染分为两类: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感染、患者相互之间的感染。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收治的是同一类确诊病人,所以应将预防“医-患”之间的感染放在首位,而预防“患-患”之间的交叉感染则通过细化分区来实现。设计的优先级首先是保“质”,就是气流从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流动方向和压力梯度关系要完全正确;其次要保“量”,即不同污染等级房间的压差值要符合规范要求,均应不小于5Pa。

       医院各病区内的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机械送、排风系统应按区域独立设置,以杜绝污染空气通过通风系统流到清洁区的可能。设置的机械送、排风系统应使空气压力从清洁区、半污染区至污染区依次降低,清洁区应为正压区,污染区应为负压区。清洁区送风量应大于排风量,污染区排风量应大于送风量。房间气流组织应使送风口的清洁空气首先流过医务人员的工作区域,然后流经传染源进入排风口,应防止送、排风短路。室内设计温度要达到标准规范要求,病人是弱者,适宜的室内环境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图2 典型传染病房压力梯度要求

       2.2 负压病房及负压隔离病房

       负压病房及负压隔离病房如何界定及应相应的采取何种通风空调措施在《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849-2014)和《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GB/T 35428-2017)[3] 中是没有明确规定的,因此设计人员很难把握和决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T/CECS 661G-2020)(以下简称《新冠应急设计标准》)明确对负压病房及负压隔离病房进行了界定。负压病房是指“采用空间分隔并配置通风系统控制气流流向,保证室内空气静压低于周边区域空气静压的病房”。负压隔离病房则是指“采用空间分隔并配置全新风直流空气调节系统控制气流流向,保证室内空气静压低于周边区域空气静压,并采取有效卫生安全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染的病房。”[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把新冠肺炎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4类。有研究表明,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病毒载量高,理论上重症的传染性可能会高于轻症,尤其到后期,病毒的量会更大,但是轻症的病人同样也具有传染性。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收治的是普通型、重型、危重型3类患者,综合医院病患救治需要、医疗资源配备、运行经济性等各方面的要素,负压隔离病房及 ICU 收治危重型及其他需要单独救治的患者, 负压病房则收治普通型和重型患者。这与《新冠应急设计标准》第4.0.8 条“住院病房应为负压病房,负压隔离病房根据需要设置”规定是一致的。

       下面结合武汉火神山医院的设计,针对病房通风空调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⑴ 通风空调形式的选取

       医院特别是传染病医院是卫生和舒适要求比较高的特殊公共建筑,直接关系到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从规划、方案创意到建筑设计都应该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医院性质以及医疗流程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布局,以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优先采用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如通过内庭院增加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组团式建筑布局,气候条件适合的地区引入和利用穿堂风,增强清洁区域的新风稀释效应等等。通过采用被动式技术还不能满足舒适性或医疗要求时,再经多方案比较后确定在全院或局部实施供暖与通风、普通空调或净化空调。

       设置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根据室内空调设计参数、医疗设备、卫生学、使用时间、空调负荷等要求合理进行分区,各功能区域或医疗护理单元宜独立自成系统,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区应独立成为一个通风空调系统。负压隔离病房要控制的是空气中致命性的病原体,鉴于这类病房目前空调机对回风的空气处理不能保证100%阻隔或杀死病菌,因此《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849-2014)和《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5]对负压隔离病房的通风空调系统都提出了明确的设置要求,即应采用全新风直流式空调系统,最小换气次数应为12次/h,以保证病房空调系统达到舒适的温湿度。可以根据护理单元的设置,多个负压隔离病房组合成一个空调通风系统,为系统调控和管理方便,建议每个护理单元分为2 个系统,并互为备用。但在非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期空调系统若一直以全新风运行,会大大增加建筑能耗和医院的运行费用,因此应设计成有回风功能的空调系统,根据疫情的需要能快速进行平疫转换。

       负压病房可结合机械送、排风系统采用风机盘管或多联机系统,空调新风作为送风系统,送风量不小于6次/h换气次数。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机组的回风口必须设初阻力小于50Pa、微生物一次通过率不大于10%和颗粒物一次计重通过率不大于5%的过滤设备,如超低阻的送回风口。同样,应兼顾非疫情的需要,设计成有回风功能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空调系统,根据疫情的需要能快速进行平疫转换。

       武汉火神山医院投运初期室外最低温度在0℃以下,需要设置空调供暖系统。病房楼与医生防护区均按房间设热泵式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安装于屋顶或地面,室内机采用壁挂式,设于病房病人走道侧上方,尽量减小对室内气流的影响。病房送风系统均设置了三档调节的电加热装置,后期随着气温的上升适当提高送风温度,以减少分体空调的使用。病房卫生热水全部采用分散式电热水器。医技楼的手术室及ICU中心,严格按国家相关规范设置空气源热泵式净化空调系统。


图3.1 负压病房                      图3.2  ICU病房

       ⑵ 通风量的确定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849-2014)第7.3.1条规定:“呼吸道传染病的门诊、医技用房及病房、发热门诊最小换气次数(新风量),应为6次/h”,第7.4.1条规定:“负压隔离病房宜采用全新风直流式空调系统。最小换气次数应为12次/h”。第7.3.4 “清洁区每个房间送风量应大于排风量150 m3/h。污染区每个房间排风量应大于送风量150m3/h。”

       武汉火神山医院考虑到集装箱房的建筑特点,围护结构密闭性较差,为了充分保证病房的换气次数和压力梯度,根据与医院接收方的多次磋商,最终确定送、排风量分别是:分区负压病房送风8次/h,排风12次/h;标准负压隔离病房送风12次/h,排风16次/h;ICU送风12次/h,排风 24次/h;送风量与排风量的差值按照300m³/h选取。

       项目投入运行后,实际测试的病人走廊对病房空气压差为6Pa,高于规范要求的5Pa;医护走廊对病房的空气压差在12~15Pa之间,高于规范要求的10Pa,验证了风量取值的合理性。随着后期运行过滤器阻力增加,系统的送风量与排风量均将会有所下降,相应压差也会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另外从空调舒适性角度出发,本项目运行初期武汉市室外最低气温在0℃以下,过大的新风量对室内温度的维持不利,而且能耗巨大,不利于可持续运行。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正规建设的传染病医院不存在围护结构密封性不好的问题,采用传染病医院设计规范要求的换气次数是有效和可靠的,与《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


 图4.1  病人走廊对病房空气压力差值     图4.2 医护走廊对病房空气压力差值

       (GB/T 35428-2017)的换气次数要求也是一致的。但要注意负压隔离病房的通风系统在过滤器终阻力时的送、排风量,应能保证各区压力梯度要求。当然,换气次数大可能使房间的细菌和病毒浓度更低,但在设置供暖和空调的建筑内,较大的通风量意味着较大的能耗。况且,有效的空气稀释控制需要多大的换气次数,增加多少通风量才能使传染的风险降低,这些问题我们目前还正在探讨和研究中,缺少准确的数据和权威的结论。在冬季较温暖和夏季凉爽地区,病房不需要通过供暖和空调来满足热舒适性时,上述的的换气次数可考虑加大。

       ⑶ 病房送排风气流组织

       国内现行相关规范和标准对病房送排风口的设置均提出了“高送低排,定向气流”的原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1、应采用定向气流,送风口应设置在房间上部,排风口应设置在病床床头附近,应排除气流死区、停滞和送排风短路,防止细菌、病毒的积聚;2、病房内医护人员大多站立工作,而病人长时间卧床呼吸,低位污染浓度高,通过气流组织使得医护人员不会处于传染源和排风口之间,减小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机会;3、排风口安装在地板附近,使洁净空气通过呼吸区和工作区向下流动到污染的地板区域,有利于污染空气就近尽快排出。武汉火神山医院结合实际情况,并按照规范要求,采取的也是床尾且靠近病房门口设顶送风口,床头下部设排风口的气流组织方式。

       针对病房的气流组织方式也有学者借助CFD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提出了单条缝风口竖壁贴附加导流板气流组织形式作为负压隔离病房气流组织的推荐选用形式,新鲜空气自条缝型送风口送出,形成上、下风向,通过导流板直接送至医护人员呼吸区(站姿高度),继而送至病患呼吸区(下风向),最终从对侧病床两边下部排风。结论是此种气流组织形式工作区热环境更好,通风效率更高,送排风气流的定向性更好,新鲜空气直接送到医护人员呼吸区,而污染空气得以有组织就近尽快排出。[6]

       因此,可认为理论上最佳的气流流向是洁净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到医护人员呼吸区,然后送至病患呼吸区,最后从病床两侧下部排风口快速排出病人呼出的污染空气,减少病房内污染空气的回流。需要讨论的是,包括前述的病房换气次数和现在的气流组织方式,我们基本上都是引用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数据,如ASHRAE和美国CDC建议的诸如肺结核病隔离病房的相关数据,且不说它们针对新冠病毒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医护人员在病房的工作时间、工作状态和防护方式对上述研究有何影响都应该纳入到我们的研究视野。医护人员在很多情况下是零距离对病人进行医治和护理,但进入病房后均必须做到三级防护,有条件的还会佩戴电动过滤式送风头罩,这些因素都应该在我们的研究中有所考虑。另外,CFD数值分析方法和诸多计算机模拟分析软件无疑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分析手段和设计参考,但若是能够将计算机模拟分析手段与针对性的有效实验和现场实际运行工况测试结合起来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得出我们自己的权威指导数据和结论,将无疑会大大提高我们对各类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水平,无疑也将会大大提高设计所采取技术措施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⑷ 病房过滤器设置方式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2014)第7.4.2条要求:“负压隔离病房的送风应经过粗效、中效、亚高效过滤器三级处理。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处理后排放。”第7.4.3条要求:“负压隔离病房排风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应安装在房间排风口处”。负压隔离病房收治的是重症和危重症病人,病人携带的病毒和医治过程中逸出的病毒均较高,排风高效空气过滤器安装在房间排风口部,可以在源头上阻隔和过滤病毒,防止污染风管和通过排风系统扩散,也便于在原位对过滤器进行更换和消毒。


图5 医护走廊、病房、缓冲区通风平面(局部)

       武汉火神山医院负压隔离病房和负压病房的送风均在送风机的入口处设有粗、中、高效三级过滤器,既防止带入影响病人的其他致病病菌,又防止灰尘进入给内部的病毒带来寄生体或携带体。负压隔离病房的排风高效过滤器设在房间排风口处,负压病房的排风高效过滤器则设在排风机的入口处。一则是因为火神山医院收治的是同一类病人,不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二是大量高效过滤器均设置在负压病房内,会带来设备采购、安装、维护、更换消毒方面的诸多问题。过滤器集中设置于室外排风机入口处,可避免后期在病房内对过滤器进行消杀与更换,大大降低维护人员感染的风险。排风高效过滤器应根据压差检测情况定期进行更换,拆除的排风高效过滤器应在原位消毒后装入安全容器内进行消毒灭菌,并应作为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

3 通风空调系统室外部分的设计

       ⑴ 送、排风机的设置

       病房半污染区、污染区的排风机因排出的污染物较多,应设在排风管路末端以确保整个排风管路为负压,防止排风中的污染物从风管缝隙泄漏到风管外部污染室外环境或其它房间。并且为保证运行安全和维护方便,排风机应设置在室外空旷处。送风机在满足与排风机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武汉火神山医院十天快速建成得益于采用了集装箱板房,集装箱板房屋顶结构不足以承受大量设备与风管的重量,送、排风机若设置在屋顶上就必须进行加固和防振处理,大量的人员会在屋顶交叉作业,势必会加大工作量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还会存在施工风险。屋顶最终要做成坡屋面,过度占用屋面不利于施工也不利于设备维护、过滤器的更换。武汉冬季阴雨天气较多,在集装箱屋顶上大量穿管开洞,存在极大的漏水与渗水风险。经多方比较和权衡,我们选择将送、排风机在地面有序布置。为保证病房送、排风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送、排风机的规格型号尽量进行了统一,并对每一种型号风机在仓库进行备用;另外还应该考虑运行一段时间后,过滤器终阻力增加对系统送、排风量的影响。 

       ⑵ 新风口与排风口的设置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2014)第7.1.7条要求:“排风系统的排出口应远离送风系统取风口,不应临近人员活动区。”,其对于新风引入口与排风口及污水通气管距离的要求是参照《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的第 6.3.9条第6款关于事故通风的要求,也就是水平间距不小于20m,当水平距离不足20m时,排风口应高于进风口,垂直高差不小于6m。《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GBT35428-2017)关于排风口高度的设置要求,是排风口应高出屋面3m(15m范围内)。


图6 病房区域进、排风立管位置示意图

       从污染物扩散的角度考虑,同样的室外参数条件下,排风口的高度越高越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稀释,污染物对地面的影响也越小。根据相关研究,排风口需要设置在满足污染物稀释到安全浓度的必要高度,对于SARS病毒,稀释1万倍后即污染空气浓度低于100×10-6,就不再具有传染性[7]。武汉火神山医院设计之初我们就对送、排风口的平面位置进行了一个统筹排布,进、排风口水平间距均保持在20m以上。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陆新征教授团队的大力支持,通过对室外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的研究[8],得到排风口高度6.5m时,最不利风向条件下(西风,1.9 m/s),新风口附近污染物浓度为49×10-6;而当排风口高度提高至9m时,最不利风向条件下(西风,1.9 m/s),新风口附近污染物浓度则降为25×10-6。项目设计期间对于新冠病毒传播机制的认识还不充分,为安全起见还需考虑过滤器衰减甚至失效的可能,最终在可实施的前提下,将排风口高度确定为9m。

       ⑶ 室外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

       陆新征教授团队以开源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DS为基础,采用大涡模拟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模拟污染物扩散过程,研发了病房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环境影响的快速模拟方法,实现了临时医院建筑的快速建模、基于云计算平台的高效计算、以及有害气体流动的监测和可视化,并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准确性,成功应用于火神山医院的室外有害气体污染控制设计。项目设计过程中,陆教授团队针对排风口分布与设置高度,利用快速模拟方法进行了室外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得出不同排风高度条件下,有害气体浓度分布情况,并给出了设计优化建议。


图7 不同排风口高度下有害气体浓度分布图(西风,1.9 m/s)

图8 不同排风口高度下监测点的有害气体浓度(西风,1.9 m/s)

图9 最终设计方案不同风向下有害气体扩散模拟结果 

       通过对室外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最后将武汉市冬季平均风速1.9 m/s时最不利风向条件下(西风)新风口附近的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在25×10-6。在其它各风向、风速条件下,都可以保证新风口及院区外的有害气体浓度显著低于100×10-6的限值要求。基于以上研究成果,设计中进一步对新风口、排风口的设置位置和高度进行了优化调整,有效保障了火神山医院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性,降低了二次污染风险。由于本模拟研究未考虑排风口的过滤作用,在设置有排风高效过滤器的情况下,其环境安全性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4 控制系统

       1)送、排风机开关机顺序:污染区(病房)排风机->半污染区(医护走廊)的送风机->清洁区送风机->病房送风机;关机顺序与开机顺序相反。

       2)病房排风机与送风机联锁:病房排风机启动后方能开启病房送风机(电路联锁);病房排风机停机后触发声光报警装置,并连锁停止病房送风机。

       3)病房排风机设置过滤器压差在线检测,超压时联锁启动声光报警装置。送、排风系统的各级空气过滤器均设置压差检测和报警装置。

       4)控制各医疗护理单元内压差梯度关系(负绝对压差数值):病房及其卫生间< 缓冲间 < 医护走道(气流压差渗透起点);各不同压力环境分隔处(高压侧)设具备超压报警功能或接口的机械式微压力表。

       5)医患接触的“前线”区域-医护走廊内不设排风系统,杜绝误操作形成压差反向事故(目前测试表明,医护走廊与病房之间的压差关系最为清晰)。

5 小结

       传染病医院的设计应遵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链、隔离易感人群的基本原则,严格按照传染病医院医疗流程和相关规范对场地规划和建筑布局进行有效的设计控制,合理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及洁污人流、物流通道。应根据医院收治传染病的特点和病人情况合理配置负压病房和负压隔离病房,采用相应的通风空调系统及其气流组织形式,并切实控制各区域的压力梯度关系,以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对病患的保护,最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应充分考虑和规划传染病医院的室外环境,保持与周边建筑绿化隔离间距,在满足建筑物卫生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对排放的废水、废气、噪声、废弃物按规定进行妥善处理,以营造干净舒适的就医和诊疗环境,促进人民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国家健康卫生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M].2020.3.3
       [2]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GB 50849—2014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3] 江苏苏净科技有限公司.GB/T 35428-2017 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要求[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4]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T/CECS 661G-202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S]. 北京,2020
       [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与信息司. GB 51039-2014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6] 李安桂,张莹等. 隔离病房的环境保障与气流组织有效性,《暖通空调》,2020,No.50(06) 
       [7] JIANG Y, et al. Investigating a safe ventilation rate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door SARS transmission: an attempt based on a simulation approach[J]. Building Simulation, 2009( 2): 281–289
       [8] 顾栋炼,陈焰华等,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有害气体的高空排放设计和分析,《城市与减灾》,2020,No.131(02) 

       备注:本文收录于《建筑环境与能源》2020年10月刊 总第37期(第22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文集)。版权归论文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举报收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yjianzhu.com/dao/391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百科
作者最新
点击排行
推荐图文
最新百科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175151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