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价格

发百科

  • 发布百科
  • 管理百科

南昌绿地紫峰大厦

作者:myjianzhu发布日期:2024-04-10 语言朗诵 评论收藏 0
导读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吴国华 1工程概况 1.1江西南昌绿地高新项目是多用途开发项目,包括一座56层250m高的多用途塔楼和一座高达5层的裙楼。地上总面积为145,732m2,地下总面积为65,380m2。塔楼里的办公部分面积占68,965m2,酒店部分占37,475m2。商业零售面积39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吴国华

1   工程概况

1.1   江西南昌绿地高新项目是多用途开发项目,包括一座56层250m高的多用途塔楼和一座高达5层的裙楼。地上总面积为145,732m2,地下总面积为65,380m2。塔楼里的办公部分面积占68,965m2,酒店部分占37,475m2。商业零售面积39,292m2。

1.2   各楼层功能

地下层:塔楼共有地下2层。地下包括酒店后勤部,停车场,  卸货和设备空间。

首层:首层主要包括办公楼主大堂,酒店大堂及零售。

5层:5层包括会议室及宴会厅。

6~37层:办公部分。

39层及40层:39层及40层包括酒店空中大堂及空中大堂夹层。

41~54层:酒店部分。

55及56层:55及56层为酒店休闲娱乐设施及餐厅层。

机械设备层/避难区:主要机械设备层将位于4层及38层。避难区将位于第15、27、38及52层。

2   工程设计特点

2.1   玻璃幕墙采用外遮阳

建筑立面的效果为“城市之窗”,意在体现智慧城市的理念,建筑表皮为三角形。该表皮同时作为玻璃幕墙的遮阳百叶。通过模拟计算,最终采用750mm的遮阳肋片进深。最终的玻璃幕墙参数如下:

2.2   办公标准层采用全空气变风量系统

该办公楼层为出租型功能,业主对于室内空气品质和室内净高都有较高的要求。经过各种系统的比选。最终采用风机并联型的VAV末端,既能较好地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又可以节约全空气系统的运行能耗。

每个标准楼层选用2台变频全空气变风量空调箱,送风主管采用环管型式。

2.3   “华邑”酒店标准客房选用静音型直流无刷电机风机盘管

作为“洲际酒店”在中国第一家“华邑”品牌的酒店,本项目作为样板工程和精品工程。

客房内的四管制风机盘管均采用直流无刷电机。有利于降低运行能耗,同时风机盘管运行时的噪声也大幅度降低。

2.4   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本项目商业、办公、酒店分设制冷机组。为了降低水系统的运行能耗,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的水系统。同时,供回水温差采用6℃,进一步减少循环水量,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测,节能效果显著。

2.5   办公区域新排风采用转轮全热回收装置

办公区域的新风机组采用设备层和屋顶层集中设置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外立面百叶对于建筑立面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为排风热回收创造了条件。本项目的新风热回收机组风量达到44000CMH /单台。

为了在过渡季节利用室外全新风,热回收机组做了内部新排风的旁通。然而这就加大了机组的外形尺寸,对于设备机房的布置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2.6   超高层建筑的中庭热压效应

本项目的大堂挑空3层,冬季由于热压造成的热气流上浮,会给大堂的热舒适度带来非常大的困扰。同时室内设计对于大堂吊顶和侧墙立面也有效果要求。

因此,本项目的大堂送风气流组织采用沿玻璃幕墙地板送风,芯筒背部墙面侧回风的方式。

冬季大堂实测的室内温度在19℃左右,业主比较满意。

3   空调冷热负荷

(1)酒店夏季冷负荷4640.0kW,冬季热负荷3162.0kW。

单位建筑面积冷指标124W/m2,单位建筑面积热指标85W/m2

(2)办公夏季冷负荷7533.0kW,冬季热负荷4748.0kW。

单位建筑面积冷指标110W/m2,单位建筑面积热指标69W/m2

(3)商业夏季冷负荷6100.0kW,冬季热负荷3230.0kW。

单位建筑面积冷指标155W/m2,单位建筑面积热指标82W/m2

4   空调冷热源及设备选择

(1)酒店冷源采用电制冷离心机组,热源采用燃气蒸汽锅炉。

(2)办公冷源采用电制冷离心机组,热源采用燃气热水真空锅炉。

(3)商业冷源采用电制冷离心机组,热源采用燃气热水真空锅炉。

5   心得与体会

该项目的建筑设计理念为“城市之窗”,旨在为南昌市树立一个新的建筑地标。

独特的建筑外观和综合性的业态功能,集中组合于一栋超高层建筑内。

暖通专业针对此情况,设计了“集中机房区域,独立冷热源系统,灵活节能高效使用空调末端”的方法。在机房面积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设计了多种节能,高效的空调系统。

本楼的39~56层设计为洲际酒店InterContinental Hotels 在中国第一家“华邑”品牌系列酒店。

本项目作为超高层综合体的典型案例,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了实用的参考。

注:本文收录于《建筑环境与能源》2019年10月刊总第26期。
版权归论文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举报收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yjianzhu.com/dao/395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百科
作者最新
点击排行
推荐图文
最新百科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18175151895

请手机扫码访问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